城厢镇位于青白江区主城区以东,东邻金堂县,南接姚渡镇,西连大同街道和新都区,北靠广汉市;镇政府驻城厢镇大南街70号,辖区土地面积73.15平方公里,辖沿沱、十八湾、玉龙3个村,槐树街、马鞍、十五里、五泉、龙潭、桂通、天星、壁峰、甘泉、康家渡、绣川河、茶花12个社区,共有村(居)民小组213个;2020年末有常住人口77544人,户籍户数40143户、户籍人口83937人(农业人口41492人);人口出生率6.8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-0.05‰,人口密度1060人/平方公里。
城厢镇秦时为蜀郡地,汉代为文汗郡县辖地;西魏废帝二年置白牟县,县治所即为今城厢镇。南北朝西魏废帝二年(553年)置金渊郡,所辖二县之一的白牟县治所设在今城厢镇北门外古城桥附近。北周(557—581年)废金渊郡和白牟县,城厢镇为金渊县辖地,隋代沿袭。唐代咸亨二年(671年)初,金堂县治所为避沱江水患,从今龙威乡新生村迁至古城镇,渐以县名代镇,习称金堂。历经元、明、清、民国一直为金堂县治所。1949年12月27日至1950年10月,城厢镇是金堂县人民政府驻地。民国24年(1935年)置城区联保,民国27年(1938年)更名城厢联保,民国29年(1940年)改称城厢镇。1950年初成立城厢镇农民协会,辖城镇分会8个,农村分会3个。1951年3个农村分会划入绣水乡,镇辖8个城镇分会。清末至1953年,隶属金堂县第一区,1954年隶属第二区,1959年隶属城赵联社,1962年隶属城厢322区。1981年1月1日,城厢镇划入成都市青白江区。1998年4月,撤销绣水建制,绣水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城厢镇。2004年6月,撤销玉虹乡建制,玉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城厢镇,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。2019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,镇域面积进一步扩大。
城厢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,拥有1400余年建制史和900余年县治史,孕育了“书院文化”“县治文化”“宗祠文化”“英雄文化”等独特的历史文化,涌现出谢湜、魏长生、彭家珍、流沙河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和历史名人,共有家珍祠、文庙、武庙、明教寺觉皇殿、绣川书院、陈氏宗祠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传统民居、宗祠院落73处,是全国环境优美乡镇、全国重点镇、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、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、四川优秀人文特色城镇、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、成都市特色镇建设示范镇。
城厢镇境域兼有平坝、丘陵两种地形,南部、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为平原,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,东部和北部部分地区为丘陵,属东风渠引蓄灌溉区;交通便利,紧临成都第二绕城高速、成南高速、成绵高速,成金(青)快速通道、城南路、清泉大道、呈祥大道、港城大道和达成铁路等穿境而过。
2020年,城厢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86.68亿元,比上年增长5.8%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11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34元。城厢镇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所在地和中欧班列(成都)始发地的区位优势,围绕青白江区“四区一枢纽”建设,以“建设经济更加繁荣、社会更加和谐、环境更加优美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城厢”为目标,推动建设金青融合发展核心片区、现代化临港新城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。